您的位置: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医院新闻详细

许晨:为生命守护神而歌——长篇报告文学《生命至上》创作谈(附选读)

发布时间:2023-09-06 08:09:28本文来源: 阅读次数:0

   编者荐语:

   近日,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许晨新作《生命至上》发表在《中国作家》上。本书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院长于金明教授及其团队与癌魔争夺患者生命的事迹。《中国作家》公众号刊登其创作谈及作品选读。现予转发,共飨读者。

   许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出版有《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琴声如诉》《山海闽东》,以及海洋纪实三部曲《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一个男人的海洋》《耕海探洋》等多部报告文学和散文集,被誉为“海洋作家”。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届中国工业文学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为生命守护神而歌

   ——长篇报告文学《生命至上》创作谈

   那还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第一次读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一段名言让我印象深刻,伴随我至今: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是啊,人生当今当世,生命最为宝贵。不管你是事业有成、家财万贯,还是美丽动人、生活美满,假如失去了生命,那就一切归零,化为烟云。活着才能奋斗。当然人生的意义不在长度,而在宽度,如是为国为民而牺牲,一日长于百年。但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在纷繁多彩的世界里,尽量延年益寿方为上策。于是,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医生医院,就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健康和生命的守护神。

   《中国作家》纪实版2023年第6期头条发表的报告文学《生命至上》(全书即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是我深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著名肿瘤放疗专家于金明先生为院长的山东省肿瘤医院,体验生活、认真采访,历时一年半有余,精心构思写作的长篇新作。如果从作品酝酿算起,那是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于院士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就是古今中外所赞颂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典型代表,是万千市民心目中的“好医生”“良心医院”!

   事实上,这并非虚无缥缈的溢美之词,而是我作为一名亲身经历者、体验者的肺腑之言。因为我的老母亲在2006年就不幸检查出患有恶性肿瘤,正是在于金明院士和他所领导的山东省肿瘤医院精心治疗下,做了根治手术,又对症下药进行康复治疗,终于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了。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七年,老人仍然健康快乐地生活着。这使我感佩不已,从那时就热切关注着他们的工作,去年又专门抽出时间,来到这所医院深入其中实地走访调研。

   如此,一系列数据更加令人刮目相看:于金明院士团队日新月异,不断开拓创新,连年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在国内外同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以负责任的态度和高超有效的医术,缓解了很多肿瘤病人的疼痛,治愈了他们,挽救了宝贵的生命,赢得了天南地北诸多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称道!尤其他们一流的放射治疗技术、全免费大会诊制度、一视同仁公正和谐的医患关系、国际最先进的质子放疗中心等等,均是令人敬佩有加,心悦诚服。他们真正用心用情用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医疗界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中,这所医院从上到下,从领导班子到各科室医生护士,光明正大,有口皆碑。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这是因为,他们从于金明院士为首的领导班子,就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干干净净行医,老老实实做事,严厉杜绝收红包、大处方、要回扣等现象。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在历次纪委监察巡视考核中,他们都获得了高分好评。这是实至名归的好医生、好医院,是人民群众求医问药的希望所在。

   毋庸讳言,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大敌。尽管各国医务人员、科学家都在戮力同心,在手术、放化疗、免疫疗法和中医药等方面与其殊死较量,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战绩,但仍然无法根治。生命在癌症面前,是那样的脆弱和渺小。人们谈起它来,依旧十分恐惧且无助……

   这就需要无数像于金明院士这样的医生和山东省肿瘤医院这样的医院,去呕心沥血、奋力拼搏,在与癌魔斗争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去夺取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去拯救一个又一个宝贵的生命。尽管可恶的肿瘤十分狡猾和猖獗,但在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人类面前,在许多像于院士团队这样的斗士面前,将来必定有一天会土崩瓦解,被人们所战胜。任重而道远,光明在未来。

   此作不仅写了肿瘤防治战线的感人事迹,同时于金明从农家子弟到医学院士的成长历程,也对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励志榜样!

   生命是多么美好啊!高山流水,柳绿花红,在一个和平安定的国度里,每个人都期盼着生活得健康而长寿,都向往着幸福安乐地渡过自己的一生。我写此作品绝不是为某家医院做“广告”,而是真心诚意地讲述一位院士医生和他所领导的良心医院的感人故事。当然由于笔者笔力有限,其中会有某些不足和遗憾之处,敬请各位方家和主人公批评指正。

   感谢《中国作家》主编和编辑们的慧眼与辛劳,感谢于金明院士及团队的无私付出!我希望华夏大地上众多的医生和医院,都能够像他们那样高扬“患者至上”的旗帜,为保障人们最宝贵的健康和生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生命至上

   许  晨

推荐人语

癌症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生命最凶恶的敌人之一,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因一批医者的精益求精和日夜奋战而得以延续,那些在癌症防治第一线发生的故事,让人们钦佩和动容,更值得作家倾情书写。许晨的长篇报告文学《生命至上》以科学严谨的文笔,热情讲述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及其团队,与癌魔争夺时间,为患者延续生命的事迹,作品扎实细致、真切感人。作者许晨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多年积极深入生活,潜心笔耕,创作了不少好作品,此次推出的这部纪实佳作,挖掘白衣执甲者高尚境界,彰显新时代大医精诚科学精神,很有思想艺术震撼力,特予推荐。

——梁鸿鹰


序章   康复病人的心声

   朋友,你有过被猛击一掌、头晕目眩的感觉吗?你有过如坠冰窟、浑身冰冷的体验吗?

   毋庸讳言,我就有过。因为,我的家人突然被告知得了癌症!

   那是十几年以前的一天,具体地说是2006年8月19日,我正在办公室里处理编辑事务——笔者时任《山东文学》杂志社副主编,每天忙碌在大量的文学稿件之中,突然接到了一个急促的电话:“哥,不好了!妈妈确诊了,是肾癌!”

   “啊?!”立时,宛如平地一声雷,我呆在那里……

   打来电话的人,是我在某医疗单位工作的妹妹。

   前几天,年逾七旬的母亲感到腰部不适,时常隐隐作痛,还伴有低烧,因她年轻时患有肾盂肾炎,便以为是不是又犯病了?

   当然,最为担惊受怕的还是“长东西”。全家人商量了一下,事不宜迟,立即约定时间,由我和大妹陪同母亲前往一家医院检查。世上有许多令人坐立不安以至心里像有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事情,其中之最,我认为莫过于在医院走廊里等待检查结果了。

   那天由大妹陪伴母亲进入B超室之后,我便守在检查室外面,故作镇静实则内心十分煎熬地等候着。那个可恶“癌”字,就像一只苍蝇似的,在脑海里“嗡嗡”地挥之不去。因为,久治不愈的肾炎,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如果真是这样,对于一个人和一个家庭来说,将是一场难以言表的灾难。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许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多小时,反正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犹如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妹妹扶着母亲走了出来。我赶紧迎上前去,紧张地问道:“怎么样?”

   妹妹脸上一扫刚才的凝重,多云转晴了,笑着说:“不要紧!医生反复看了又看,没有占位,还是有炎症!”

   哦,以我浅显的医学知识理解:占位是医生临床中的专业术语,全称为占位性病变。这是指在人体器官内部或周围出现了结构异常,并且对正常组织造成了压迫、侵犯。通俗来讲就是长了肿瘤,恶性占位等于“癌症”。那么,没有占位就是说没长肿瘤!

   一块石头落了地。可是有些事还是不能高兴得太早!我和三个妹妹与老父亲商量,为了更加放心起见,再到权威医院检查一下。小心无大错。为了精确检查、排除癌症,当然要去治癌防癌最专业的山东省肿瘤医院了。

   尤其,大妹早就知道这家医院的院长于金明,是一位曾在美国留学多年的“海归”专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放射治疗肿瘤那是一绝。他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开展三维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疗、逆向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等多项治癌方法,是我国现阶段肿瘤精确放疗新技术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他曾先后荣获山东省、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和全国劳模等称号。

   大医精诚,这样的专家院长、这样的肿瘤医院,肯定让人信得过啊!没说的,大妹马上联系他们再详细检查一次。因为已经有过“虚惊一场”的经历了,我以为这只是一次例行的排除检查,远没有上次那么紧张不安,加之正是编辑部下稿忙碌之际,就没有跟着到医院去,而是静候佳音。

   万万没有想到,却等来了那个犹如晴天霹雳一样的电话!

   癌症猛于虎。肿瘤吓煞人。

   因为,癌瘤是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最凶狠的病魔。

   如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笔者一旦得知老母亲确诊是“肾癌”,是那样的惊慌失措、六神无主,似乎感到整个天空都变黑了。

   最初的震惊与惶恐过去之后,我们全家人迅疾镇定下来,坚定了信念:全力为母亲治病!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去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尽力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大夫去治疗去挽救。

   好在是由山东省肿瘤医院检查确诊的,正好就地住院,听从专家和主治大夫酌情安排吧!由此,我们亲身体验且加深认识到了院长于金明的医者仁心,由衷感谢他和他所领导的医院给予了精心而专业的治疗。

   按照程序,在于院长协调指导下,有关科室对母亲的病况做了综合会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熟人关系才有如此待遇,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每一个入院治疗的病人,都能得到专业的诊疗和无微不至的照护。

   ……

   当一切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之后,母亲和我们全家都衷心感谢山东省肿瘤医院,衷心感谢于金明院长、边家盛大夫、石学涛主任和王春英护士长等为代表的全体医护人员。什么是医术精湛?什么是医德高尚?我们亲身经历的一幕幕,就是最真实最美好的写照。

   时光飞逝,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母亲已是耄耋之年了,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她常说:“是于金明院长、是山东省肿瘤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这些年里,于金明院长和他领导的山东省肿瘤医院不断高歌猛进,取得了许多可歌可赞的新成就。他和他领导的团队修改并制定了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肿瘤诊疗指南,三次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科技最高奖、一项何梁何利奖、八项省部一等奖。他本人也在2011年光荣当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中国放射肿瘤界第一位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位院士。

   那么,于金明院士是通过怎样的刻苦努力、奋发有为,从田间地头一步步攀登上国际医学高峰的呢?他的成长史、奋斗史,不仅仅是一部放疗医学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青年的励志史。

   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去看一看于金明和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以及为之献身的肿瘤防治事业吧……

   第一章   放飞“风筝都”

   农家子弟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光明媚。妇女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荡秋千,白色的纸鹞犹如漫天雪花飞舞、嬉戏悠荡秋千的娇女以及满园追逐的蝴蝶,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

   不错,山东潍坊风筝给世人带来了一片春光。

   这里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古称“潍县”,又名“鸢都”,风筝工艺誉满全球。当下,“潍坊风筝”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已成为一张亮丽的被誉为“世界风筝都”的潍坊名片。

   这是一片坦诚的土地,曾为史家赞之曰“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这是一片进取的土地,中国人最早在此萌生了崇尚“渔盐之利”的商业意识;这又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远古有弓箭发明,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后羿,或许就是在这里一口气射下了造成大地枯旱的九个太阳。近代则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渤海区,发生了许多军民奋战打鬼子、可歌可泣的故事……

   就在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昌潍大平原上,在青纱帐随风舞动、一条流水潺潺小河围绕着的小村庄里,走出来一位“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好医生,一位日后影响中国乃至国际医学界的肿瘤放疗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于金明,一个从小“扑腾”在田野上的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

   20世纪的1958年,那是一个激情迸发、热火朝天的年代,也是一个头脑发烧、刮起“浮夸风”的年代。大跃进旗帜引领人们像“冲锋打仗”一样搞建设,“大炼钢铁”“放卫星”等等,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鼓荡着一波又一波的大潮。

   虽说这种群众性的大规模搞工业、上项目,是有些不讲科学的蛮干,可也极大鼓舞了广大城乡人们的热情,激发了主观能动性,创造了一个个难以完成的人间奇迹,建立了一批面向未来的科教设施。

   后来与于金明成长关系重大的潍坊医学院、山东省肿瘤医院,都是在1958年正式建立的。这不是偶然的。

   这年1月,小金明降生在潍县西城关的后姚家坊村。按当时行政划分叫法,就是昌潍专区潍县西郊公社河西大队第八生产小队。新中国成立后,潍县几经变迁,先后与益都、昌邑、潍北、寿光等县划归昌潍专区,驻地潍坊市(县级市)。

   于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祖上凭着省吃俭用挣下了十几亩地,土改时划成了富裕中农,成分高点,是坏事也是好事,随时提醒着于家年轻人谨慎行事。金明的父亲名叫于恩忠,一听就明白:长辈希望他做个本分忠厚人。

   不错,他没有辜负家人的希望,1950年抗美援朝时,积极报名当了一名志愿军战士,只是没有跨过鸭绿江,在国境边上守卫了几年,复员回来分配到一家无线电厂做供销员。金明的母亲解秀芳则一直是家庭妇女,在农村务农。

   那个年代,国民经济薄弱,为了控制城市人口,规定子女户口随母亲一方:就是说孩子一降生,就分成了城市人还是农村人。城市户口有“粮本”,按月供应;农村户口只能跟着生产队,靠挣工分吃饭。自然,于金明的户口就落在了西郊公社河西大队。加之父亲成天在外面忙碌,他从小跟着母亲在后姚家坊的田野上,如同一颗红高粱似的,迎着春风秋雨长起来了。

   兄妹三人,他是老大,下边还有两个妹妹。父母给他取名叫“金明”,那是满心希望将来有个“金色的明天”。一家五口人,只有父亲有微薄工资,还有老人需要赡养,因而于家生活还是很贫寒的。

   人小“鬼”大,金明还不到6岁就常上村小学里玩,看人家上课,他就站在门外面听,有时情不自禁跟着老师教课读出声来。一次,校长路过看见了,把他叫到一边问:“你这么小,能听懂吗?”

   “能!我还能背哩!”

   “嗬,那你喜欢上学吗?”

   “喜欢,喜欢!”

   “好,明天来吧,我准你上学了!”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加之他勤奋好学,语文、算术在班上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夸奖他聪明。但聪明顶不了学费,尽管当时的学费很低,只有一元钱,家境困难的于金明有时还是交不上。

   没办法,他只能用一双小手,吭哧吭哧地给生产队干零活,然后让队长在学费减免书上盖上一个章。他拿着这张有“红戳”的纸,交给学校老师,才能免去那一块钱的学费。

   有一次,学校里组织看电影,是当时从朝鲜引进的,片名叫《看不见的战线》,听说是抓特务的,很好看。学生票只需5分钱,同学们纷纷找家里要钱买票。

   小金明也兴冲冲地跑回去,向妈妈说了特别想看电影的心愿。可是,就这5分钱,家里硬是拿不出来,妈妈掏遍了衣袋依然两手空空,只好红着脸去向邻居借。

   那年月村民们都穷啊,邻居也为难。无奈之下,妈妈只好说:“咱不去看了,你向老师请假吧!”

   “啊?”于金明心里十分失落,却懂事地点点头。为了孩提时的那份自尊,他含着眼泪向老师递了请假条,说自己感冒发烧,不能去看电影了。这是他一生中少有的说假话,记忆深刻。

   《看不见的战线》真是看不见了,可贫困就像错失的电影片名一样,有一道“看不见的阴影”,笼罩着他幼小的心灵。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想办法改变……

   …选读完…